老齡化與全球健康/人的生命歷程與老齡化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老年健康特徵- 老年期生理特徵 - 老年期心理特徵 - 人的生命歷程與老齡化 - 老齡化社會人口特徵與健康
人的生命歷程是指人的一生,從胎兒在母體內孕育到出生、成長、成熟、衰老、死亡,經歷了胚胎期、兒童期、青年期、中年期直到進入老年期。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營養、環境、社會因素對老年期的健康都有重要的影響。
生命歷程理論(life course perspective, LCP)指的是從整個生命歷程的角度去分析人的經歷與健康的關係。生命歷程理論之所以優於傳統的養生預防觀和健康風險觀是因為它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察人生歷程,辨析自己能控制的健康影響因素,從內部和外部做出調整來積極地提升健康水平,尤其是人群健康水平,這些觀點也被《美國公共衛生》評為「最優健康觀」。

胚胎期與老年健康[編輯]

健康與疾病的發展起源概念[編輯]

1995年,英國的Barker博士和同事基於循證證據提出了健康與疾病的發展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DOHaD)的概念,即DOHaD理論。DOHaD理論認為人類在發育早期(包括胚胎期、兒童期)經歷的不利因素,會影響成年後糖尿病、肥胖、冠心病、高血壓、哮喘、腫瘤、骨質疏鬆、神經精神疾病的發生。動物實驗已證明,產前環境因素與慢性疾病間存在聯繫,包括:低出生體質量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鬱症和早期神經認知問題,懷孕期營養不良與精神分裂症;孕期吸菸與多動症,等等。因此,預防疾病要始於胚胎期,要預防胚胎期母體營養供應不均衡、預防胎兒生長發育不均衡和出生後生長不均衡。

胚胎期與健康的關係[編輯]

內分泌、心血管疾病[編輯]

多數學者認為,低出生體重(出生體重低於2.5kg)者成人後發生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原因包括:胎兒出生體重與腎小球數量成正比,人的腎小球數量出生後不再增加,因而胚胎期腎發育不良在出生後無法彌補,並可能在今後導致高血壓;低出生體重及出生後的生長追趕、嬰兒期體質量增長緩慢都會增加成年后冠心病的發病率。

骨和關節疾病[編輯]

胚胎期及幼年發育遲緩影響兒童期骨骼發育,可造成成年後骨質丟失,並導致成年後骨關節疾病風險增加。

智力發育[編輯]

腦細胞數量、細胞和髓鞘結構的完善對智力有很大影響。胚胎期是大腦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屬於腦細胞增生期;神經髓鞘的形成與傳導速度和精細動作有關,髓鞘不完整,興奮容易傳到鄰近神經纖維,在大腦皮質內不能形成明確的興奮灶。要使孩子智力正常發育,母孕期要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供給胎兒;胎兒挽出時要順利,避免宮內窘迫、窒息。

兒童期與老年健康[編輯]

醫學界兒童是指0~14歲的未成年人,心理學界兒童是指0~12歲。其中,出生後最初28天稱為新生兒期,28天至1歲稱為嬰兒期,1~6歲為幼童期,6~12歲為學齡期兒童。10~14歲為少年期。

兒童的生長發育[編輯]

兒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突出表現為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胚胎期是大腦發育的第一個高峰;出生後在嬰兒期,腦細胞發育進入第二個高峰,大腦皮層細胞增生、長大和分化,以後逐漸減弱。腦的重量從出生時的370g到1歲時達到800g左右,約為成年人腦重量的一半。新生兒如果缺乏鈣和維生素D, 將影響鹵門正常閉合、骨骼生長和最終身高,嚴重者可發生侚倓病。兒童骨骼富於彈性,要特別重視正確的坐立姿勢,以免脊柱彎曲、胸部變形等。兒童參加適當體育運動,可促進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發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應重視兒童牙齒健康,保護乳牙有利於恆牙萌出。健康的牙齒有利於咀嚼食物和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與人一生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
兒童生長發育快,加之活動量大.對各種性養成分的需求也高;良好的營養將促進生長潛力的發揮,為青春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兒童的智力發育[編輯]

智力的影響因素[編輯]

影響智力高低的要素有遺傳、環境和早期教育。除了遺傳因素以外,在智力發育最快的嬰幼兒期,環境的影響特別大;此外,嬰幼兒接觸事物越早、越廣泛,神經細胞間的信息傳遞越多、越靈活,智力發展越快。
其他影響智力發育的因素還有:

  • 營養。
  • 氧氣。
  • 損傷和疾病。

兒童的智力發育[編輯]

兒童的心理特徵[編輯]

青年期與老年健康[編輯]

青春期的形態和功能發育[編輯]

青春期的心理髮育[編輯]

中年期與老年健康[編輯]

中年期的心血管功能特點[編輯]

中年期的呼吸功能特點[編輯]

中年期的消化功能特點[編輯]

中年期的代謝特點[編輯]

中年期的泌尿和生殖功能特點[編輯]

中年期的精神活動特點[編輯]

中年期的心理特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