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編輯]
例1

列寧說:「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定義具有重要意義。它指出了物質是不依賴於人類意識的客觀實在,同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質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堅持了可知論,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觀實在性是一切物質的共性,克服了形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局限性。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編輯]

運動與物質的關係

[編輯]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標誌一切事物、現象的一切變化的哲學範疇。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認為物質可以脫離運動而存在,是形上學的觀點。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或主體),是運動的承擔者。不存在脫離物質的運動。認為運動可以脫離物質而存在,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運動與靜止的關係

[編輯]

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恆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靜止是物質運動的特殊形態。辯證唯物主義的靜止有兩個含義,一是事物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或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沒有發生質變),二是物體相對某一參考系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物體沒有在一定條件和範圍內發生某種運動。承認相對靜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相對靜止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只有在相對穩定的條件下,事物才能發展。相對靜止是認識事物的前提,如果事物的質不能保持相對穩定,那麼就無法認識世界。相對靜止是測量運動的尺度,測量運動的手段和參考系保持相對靜止,是測量運動的重要條件。

物體的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是辯證統一的。只承認絕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就會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只承認相對靜止,否認絕對運動,就會導致形上學的不動論。詭辯論和不動論都屬於形上學。

運動的基本形式

[編輯]

物質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具有多樣性。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有五種: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和社會運動。機械運動是物體位置的變動,是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它的物質基礎是物體;物理運動.是分子、電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運動,它的物質基礎是分子、電子、基本粒子和場等;化學運動,是元素的化合與分解運動,它的物質基礎是原子;生物運動,是生命的新陳代謝過程,它的物質基礎是蛋白質和核酸;社會運動,是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它的物質基礎是社會生產方式,社會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各種運動形式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繫。不同運動形式有質和量的區別,每種運動形式都有自己的規律、特點和重要程度。不同的運動形式又是相互聯繫的,低級運動形式是高級運動形式的基礎,不同運動形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運動的規律性

[編輯]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規律具有客觀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具有普遍性,每種運動形式都有它的規律。我們做事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違背規律。人不能改變規律,但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規律,改造世界,從而造福人類。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編輯]

時間是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時間的特點是一維性。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廣延性,空間的特點是三維性。物質的運動離不開時間和空間,物質的的運動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的。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時間和空間。

時間和空間作為運動著的物質存在方式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而具有絕對性。人類的時空觀念是對客觀存在的時間和空間的反映,時空的客觀實在性是不變、無條件的,所以是絕對的。不同事物的時間、空間特性受物質運動的具體特性所制約,它們的具體特性是可變的、有條件的,所以是相對的。時間和空間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已經被非歐幾何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