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網路探究/探究式學習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壹、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的意涵:

   探究教學法和講述教學法是完全不同的教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擁有充分的發表、討論、操作的機會,讓學生透過類似科學家做研究的經驗,體會與學習到科學

知識、科學態度與科學技能。(陳振威,2000) 探究教學有以下幾種特徵:

一、學生對自然事物與現象主動地去研究,經過探求自然的過程獲得科學上的知識。

二、為了研究自然而培養所需要的探求能力。

三、有效地形成認識自然基礎的科學概念。

四、培養探究未知自然的積極態度。

五、經由探究活動而學得的知識是科學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識。

   學生經由探究活動的過程,他/她在腦海中一步步建構他自己的概念體系。當愈多的活動被學生探究,學生的科學態度會積極,學生的科學方法層次愈高,則愈有信

心探討更多的活動。


探究式教學的原則:

   探究教學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探究是主要精神,方式可以有許多種,諸如舒華布(Joseph, J. Schwab)的科學探究模式、Ausubel 的前導組體教學模式、

薩克曼(Richard Suchmann)的探究訓練模式等等,都是著名的以探究精神為要旨的教學模式。而可以探究主題更是俯拾皆是,尤其對學童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主
題,從空氣、陽光、水到昆蟲、小動物都能探究出重要的科學概念。教師在教學與規劃時只要把握住幾項重要的原則,應該就不至於偏離探究的精神太遠了,以下為一些
參考原則:

一、探究的題材應生活化、趣味化、創意化:

  對兒童來說生活中充滿了驚喜,那怕是一片葉子、一條毛毛蟲都可以是一個大問題。尤其,多數的兒童有著獨特的另有架構,若能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主動探索,一方
面能拓展新視野,另一方面藉著親身的觀察、體驗,得到最有效的概念改變。

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營造熱絡的學習氣氛:

  合作學習本身就是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經過老師適當的安排,例如異質性分組、合理的分工,並讓每個學生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對團
體的重要與責任,加上適度的小組競爭更能創造學習氣氛,使學生熱於投入探究活動,體驗到學習的興趣與喜悅。

三、提供豐富多元的資源供學生使用: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資源,一方面給予學生不同的感官刺激,另一方面作為學生試煉自己身手的材料,並培養學生整合資訊的能力。

四、活動的背後是有組織的課程架構:

  一個完整而成功的教學,是需要老師做長期的規劃,以階段性的目標為每個活動的中心,貫串起學生的完整能力與認知的學習。教師應先瞭解學生的先備知識與能
力,規劃單元目標,並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做適當的教學設計或探究題目。

五、注重過程中創造性思考、態度、技能的評量:

  所有的教學都應兼顧認知、技能與情意的學習,老師們需要從評量方式的改變做起,以多元、實作的方式,達到真實性的評量。

六、教師適當的導引,卻不過度的介入:

  探究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當然老師不可放任學生盲目活動,甚至碰觸危險,但當學生遇到困難或瓶頸時,教師不必急於支援,因
為正如科學家的探究一樣,每一個困難都是一次的學習,教師只需要多一點的耐心和信心,以鼓勵代替解答,學生往往獲得的比老師想像的多更多。

七、支持每一個學習者並尊重個別差異:

  不是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探究,教師應給每一位學習者參與的機會,並照顧與鼓勵較內向而少表現的學生,使他們也能感受到探究的喜悅,並建立自信心。


貳、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WebQuest)的意義

  WebQuest是1995年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Bernie Dodge和Tom March教授所提出的一項新興教學技術,其核心概念即:整合學習策略與應用網路資源,規劃出探究
導向(inquiry-oriented activity)的教學活動。教師可由教學目標出發,有目的地規劃一系列的問題與任務,並透過事先整理好的相關資源網站,幫助學生在資料
搜尋、整合、分析、評鑑等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成長。WebQuest可避免學習者在多元的全球資訊網中盲目瀏覽和接觸不適宜資源,同時又能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探
究精神和創意思考。

  在WebQuest學習當中,分為長期與短期兩種不同層次的學習。短期的WebQuest探究式學習主要目標是知識的獲取和整合,通成實施一至三節課的單元學習;長期的
WebQuest其學習目標則是擴展和提煉出新概念,通常以一周至一個月為實施長度。

  探究式學習(WebQuest),又稱為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習或疑難為本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模式。在教師的輔助下,由學生策劃、執行及自我評估的學習方
法(梁淑貞、陳秀騰,2001年)。它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技巧。學生透過研習一個特定的專題的同時,運用現有的知識和技巧來重新綜合,並透過進行一些特定的活動,
使學生能自主地建構知識,繼而學會這個新的題目,而達至學會學習的目的,並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


探究式學習的特色

  探究式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解決的能力,由學生的好奇心開始,見基於已有知識,透過探索、推敲、反思及驗證的互動過程,培養學生的供通能力。
以下是探究式學習的特色:

一、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現象提出問題,並設計方法找出答案

二、學生蒐集數據,決定如何表達數據,並測試所得結果的可靠性

三、學生學習評鑑自己及同儕的工作

四、學生能就別人對他們的探究結論或不足之處所作的挑戰,作出回應

五、學生向別人匯報自己的探究,並樂意接受批評


探究式學習的組成要素及設計原則

一、WebQuest教學即善用網路資訊來增進教學目標,而其組成主要有六項要素:

(一)Introduction:引發學習動機與情境引導的介紹。

  即一個構建“知識鷹架”的導言,提供本次探究的背景資訊,且提供背景材料,喚起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新的學習作好準備的教學設計。

(二)Task:學習任務的描述。

  安排一個可能完成並且是有趣的任務,這個解決問題的任務是WebQuest的核心部分。

(三)Process:探索過程的安排與指引。

  即一個探究學習的過程描述,學生探究學習的每一步驟都有清晰的指導說明。

(四)Resources:網站連結或其他資源列表。

  務必提供完成任務所必須的資訊資源,通常是將許多資源超連結在WebQuest文字中,作為問題探究的“定錨點”。資源包括網站資料、透過E-mail聯繫的專家、實

際的參考資料、在網路上的調查資料庫,也包括傳統印刷的書籍和文獻。

(五)Evaluation:描述達成任務的要求與評分方式。

  這部份的評估系統是開放性的,用來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結果而創作的作品進行評估。

(六)Conclusion:結論。

   說明完成本次學習的意義,並可以提出新問題或補充連結,提供延伸加廣學習的機會。

二、至於如何才能設計出合適的WebQuest教學模式,在此有五項基本設計原則:

(一)Find great sites:找出精彩的網站。

  好的網站品質必須符合學習者的年齡、Webquest的主題、教師期望的學習活動。

(二)Orchestrate your learners and resources:有效組織學習者和學習資源。

  意即,使每一台電腦被充分運用、每個人在每一個時刻都在做有意義的事,將電腦資源做整合,並且建立學習者間互信互賴的關係,透過閱讀不同的網頁、通過並行

的活動路線來劃分責任。

(三)Challenge your learners to think:要求學生思考。

  網路並非學校圖書館延伸,給你的學習者一個任務,讓他思考根據資訊可以做些什麼?例如:設計旅遊行程、撰寫新聞…。

(四)Use the medium:選用媒體。

   除了學習夥伴外,開設討論區,並提供特定網站資源來幫助學習。

(五)Scaffold high expectations:為高水準的學習期望提供鷹架。

   教學者需具備三項能力,第一、接收鷹架:觀察指導、會晤技巧、線上術語、字典等;第二、轉換鷹架:提供比較和對照,研究物件中找尋共同點、集體討論、推理

和決策等;第三、輸出鷹架:寫作提示、多媒體素材等。

探究式學習的應用

一、探究式網路學習對中學生學習之影響

(一)研究目的

  本實驗之目的在探討應用網路學習工具進行主題探究學習,對提昇學生自我效能及學習任務價值之助益,以及對不同學習風格者的影響。

(二)研究樣本與方法

  以某綜合高中商業類學程二年級兩班學生共九十四位女同學為實驗對象,並依班級分為實驗組54人及控制組40人。由於這兩班都是商業類學程的學生,必修課程相
同,且以常態編班,本實驗課程計算機概論的任課老師也相同,所以選擇這兩班作為研究對象。學生在計算機概論課程上,以電腦新知為主軸進行主題探究活動。實驗組
使用「網路學習工具」所建構的應用模式進行探究學習,本研究將之稱為「探究式網路學習」,而控制組使用原來的探究方法稱為「一般探究學習」。

(三)研究結果

  採用探究式網路學習的學生之自我效能及學習任務價值,皆顯著優於使用一般探究學習者;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之自我效能及學習任務價值無顯著差異;而探究方
式與學習風格之間也無顯著的交互作用;使用探究式網路學習時,主動觀察者較被動觀察者有顯著較佳的學習任務價值。

(四)結論

   根據實驗結果發現在探究式網路學習的環境中,確實可以增進學生的自我效能與學習任務價值,且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對增進自我效能及學習任務價值無顯著影響,其

中在使用探究式網路學習時,主動觀察者會較被動觀察者有較佳的學習任務價值。由此可知,透過網路進行探究活動的確有助於自我效能與學習任務價值的提昇。網路學
習改變了傳統教室學習的時空限制,使訊息的溝通和處理更具彈性,同時在沒有老師臨場的督促指導下學習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興趣與目的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自主
學習的能力,由於自我操控性較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因而顯著提昇。

   同時網路的互動性與趣味化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得學生能夠知覺計算機概論對個人的重要性及效用價值。
使用探究式網路學習時,主動實驗者的學習任務價值顯著高於被動觀察者,可能與主動觀察者偏好做中學,喜歡冒險、從實作中解決問題,面對新的學習情境調適較

快,趨向同儕互動學習有關。由於網路工具的操作以及網路學習環境具有豐富、多變、多樣及互動性高等特性,正符合主動觀察者的喜好,可能也因而提高了學習興趣與
動機。

   故由實驗證明,本研究所建構的探究式網路學習模式確實是較佳的探究方式,透過應用網路學習工具本身具有的功能特色,使學習更為有效,同時也能適應不同學習

風格的個別差異。

   由於主動實驗者在使用探究式網路學習時,會有較佳的表現,建議未來利用網路進行合作探究時可依學生的學習風格分配學生到一異質小組,利用組員間的個別差異

在彼此互相幫助下,觀察是否會形成互補,提高個人學習成效並達成整體的學習效果。藉以探討在彼此互動影響後產生的變化,瞭解在網路的探究模式下搭配何種分組能
發揮最好的效果。


二、利用WebQuest 教學活動提升創造思考能力

(一)目的

   WebQuest 教學模式當中的探索過程,可讓學生多瀏覽各種資訊,而多看網路上的資訊將有助於學生提升對創造思考的敏覺力,此外,腦力激盪過程也是WebQuest 

教學的過程之ㄧ,腦力激盪可逐漸擴大思考範圍,從別人的意見中引出種種聯想,對於同學提升變通力有所幫助,天馬行空不受限制地思考,也有助於學生思考的流暢
性。因此,此研究者認為WebQuest 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創造思考的敏覺力、變通力與流暢力。

(二)研究方法

   此研究以「我國科技發展政策」單元為題,設計為期五週的WebQuest 教學活動,並配合創造性的思考題目與角色扮演的學習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培養學生

的創造思考能力。


(三)研究內容
(詳細教案請連結此網頁)

  1.活動名稱:探討我國科技政策的發展

  2.授課年級:高一生活科技課程

  3.教學時數:5 小時

  4.活動概述:主要是讓學生以WebQuest 的方式探索網路上的資源,進而瞭解到我國科技發展的目標與政策,培養同儕之間合作學習的觀念與態度,熟悉網路上資料
蒐集與整理的方式,並設計一個需要小組合作思考之創意學習題目,以及多元的學習單來促進同學的創造思考能力。

  5.活動目標:

    1)瞭解我國科技政策的目標。

    2)瞭解我國科技政策的發展策略。

    3)瞭解我國發展科技的優勢與劣勢。

    4)使學生能認識並且使用網路上的資源來搜尋資料來解決問題。

    5)使學生了解合作學習的觀念與創造思考的能力。

  6.教案設計:包括情境介紹、學習任務、探索過程、網站資源、評鑑以及結論等六個步驟。

(四)結論:

  WebQuest 教學過程包含網路資料瀏覽探索與同學間腦力激盪等過程,有助於學生提升創造思考的敏覺力、變通力與流暢力。提升創意思考的教學方式有許多的種
類,每種方法都有它的優點與特色,以WebQuest 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有以下幾項優勢:

  1.促進合作學習。牛頓曾經說過:我可以比別人看的更高更遠是因為我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因此合作學習可以增進學生之眼界與智力。

  2.促進主動學習。有較強內在學習動機的學生會展現出較高的創造力,而WebQuest 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3.藉由多媒體與網路的輔助,在問題解決的過程學生可以隨時搜尋最新且符合需求的資料,可以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

  此研究整理了利用WebQuest 實施教學以提昇創造思考能力之文獻,並提出一完整之WebQuest 教案供有興趣之教師參考使用,以期對學生創造思考能力的提升有所
助益。







參考資料


簡介探究式教學法,劉美芳,屏東縣德協國小

維基百科

探究式學習的評估

論文:探究式網路學習對中學生學習之影響

論文:利用WebQuest 教學活動提升創造思考能力

WebQuest與問題導向學習

WebQuest簡介(張原禎cyc@mail.tpc.edu.tw)

WebQuest教學模式、介紹及應用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