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知识点清单
< 初中科学
全本《初中科学》的知识点都在这里罗列。
第一册
[编辑]第一单元:缤纷科学世界
[编辑]- 科学定义: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 科学分支: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
- 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分支:力学、电磁学、粒子物理学等。)
- 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分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
- 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支: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等,同时也是医学、药学等的基础。)
- 天文学:对天体及其他宇宙物质进行观测和理论研究的科学。 (分支: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等。)
- 地球科学:研究行星地球的科学。(分支: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等。)
- 科学技术:科学与应用科学(叫工程学或技术)的合称。
- 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历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 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火的使用——简单机械与古代工程——天文历法——四大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物技术、原子能、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未来科技发展展望。
-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战争、伦理问题等。解决方法:依靠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 中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 勤于观察,勤于思考。
- 勤于动手,勤于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并检验科学规律。
- 积极而非消极地去探求科学规律,艰苦奋斗,善于发现。
-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多角度思考问题。
- 坚持真理,敢于向权威挑战。
- 善于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编辑]- 地球:太阳系第三颗行星,我们目前所知一切生物的家园。
- 地球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 373km。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km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 000km。地球虽大,但在宇宙中只是沧海一栗。
- 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 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地平说——地圆说(证据:越往北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星,远方来船先见桅杆、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弧)——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麦哲伦遇害、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人造卫星、探测器上天拍摄照片(“蓝色弹珠”、“暗淡蓝点”)。
- 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 地轴:在地球仪上穿过地球仪的杆,也是地球自转轴心。
- 极点: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南北各一,分别叫南极点和北极点。
- 赤道:地球中部包围地球的大圆,其所在的面与地轴垂直。
-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如下。
- 记忆东西半球划分:经度小于20°皆属东半球,大于160°皆属西半球,其余则东经属东半球、西经属西半球。
- 经纬网主要用途:定位。
项目 | 经线(又称子午线) | 纬线 |
---|---|---|
条数 | 无数条 | 无数条 |
形状 | 半圆弧 | 圆 |
指示方向 | 南北 | 东西 |
起算 |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 | 赤道(0°纬线) |
长度 | 均相等 | 赤道最长,度数越大越短 |
度数范围 | 东西各0°~180° | 南北各0°~90° |
分类 | 东经E,西经W | 南纬S,北纬N |
终点 | 180°经线 | 南极点(90°S)、北极点(90°N) |
半球划分 | 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 南半球(0°~90°S)、北半球(0°~90°N) |
第三单元:太阳、月亮与地球
[编辑]- 太阳概况:位居太阳系中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地球绕着太阳旋转
- 关于太阳的数据:直径约1 392 000km,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大约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0 000倍),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表面温度可达5500°C。中心温度可达1500万℃。
- 日地距离:平均距离约为1.496×108km,光需要8分19秒。(每年7月左右地球在远日点,1月左右地球在近日点。)此距离被称作1天文单位(天文单位符号AU)。
- 不能用肉眼或望远镜直视太阳!
- 关于太阳的传说:中国古代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太阳神;《圣经》中神造日月的传说。
- 月球概况:俗称月亮,绕着地球转动,是地球唯一的一个天然卫星。其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 关于月球的数据:公转周期大约为29.5天即1个月。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大约有38.4万公里(光需1.28秒)。月球的直径大约是3500公里(约为地球的三分之一)。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的1/6。
- 月表情况:没有空气、液态水和生命。表面遍布环形山,是小行星或陨石的撞击坑。
- 关于月亮的传说: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古希腊神话中阿耳忒弥斯是月亮女神。
- 月球探测:月球是人类目前唯一能登上的外星球。首个登月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乘坐的是“阿波罗11号”。中国也在实施嫦娥探月工程。
- 光: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能激起人的视觉。其既有粒子的特征又有波的特征。
- 光源:发出光的物体。常见的有太阳、蜡烛、萤火虫、电灯等。
- 光的传播:光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但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在同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 光速:真空中光速=299 792 458 m/s(近似为3.0×108 m/s),这个数值恒定不变,目前没有任何物质能超过光速。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略小于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在任何透明或半透明的介质比如玻璃和水中,光速会降低。
- 光年:1光年(ly)等于光真空中一年传播的距离,约为9.64×1015m。
- 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
- 影子:光线被不透明物体挡住,该物体后方照不到光,产生影子。
- 光影关系:物体的影子方向总在光源的相反方向。物体离光源越远影子越长。如果物体垂直树立在光源正下,我们将难以发现它的影子。
- 日食成因:月球运行到日地中间,使地球上某一部分进入月球影子,这一部分人看不到太阳。
- 日食分类:日全食(月球完全遮住太阳)、日偏食(月球部分遮住太阳)、日环食(月球遮住太阳中心)。另有全环食(同一次日食中接连出现环食和全食)较罕见。
- 日食观测:特制观测镜、小孔成像法。在非全食阶段,不能直接用肉眼或普通望远镜!
- 月食成因:地球运行到日月中间,使月球进入地球影子,让人们看不见月亮(或其一部分)。
- 月食分类:月全食(月球完全进入地影)、月偏食(月球部分进入地影)。
- 日食只在朔日(农历初一)发生,月食只在望日(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