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充血和淤血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局部血液循环功能障碍 - 充血和淤血 - 出血 - 血栓形成 - 栓塞 - 梗死 - 水肿
充血 (hyperemia)和淤血(congestion)都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

充血[编辑]

常见类型[编辑]

病理变化和后果[编辑]

淤血[编辑]

原因[编辑]

病理变化和后果[编辑]

重要器官的淤血[编辑]

临床上常见的重要器官淤血为肺淤血和肝淤血。

肺淤血[编辑]

由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急性肺淤血时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镜下,其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可伴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可见出血。
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更为明显,还可见肺泡间隔变厚和纤维化。肺泡腔内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s)。肺淤血性硬化时质地变硬,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brown duration)。
肺淤血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气促、发绀等。急性肺淤血发生严重肺水肿,患者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面色如土、呼吸困难,有濒死感,可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肝淤血[编辑]

常由右心衰竭引起,肝静脉回流心脏受阻,血液淤积在肝小叶循环的静脉端,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呈暗红色。 镜下,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满红细胞,严重时可有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小叶外围汇管区附近的肝细胞由于靠近肝小动脉,缺氧程度较轻,可仅出现肝脂肪变性。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nutmeg liver) 。 镜下见肝小叶中央肝窦高度扩张淤血、出血,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
如果长期的严重肝淤血,肝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消失,网状纤维塌陷后胶原化,肝窦旁的贮脂细胞 (Ito cells) 增生,合成胶原纤维增多,加上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致使整个肝脏的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congestive liver cirrhosis)。患者临床会出现一定程度肝功损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