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呼吸系统疾病 - 呼吸道和肺炎症性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肺尘埃沉着病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呼吸窘迫综合征 -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 胸膜疾病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以喉环状软骨为界将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呼吸道黏膜血液供应丰富,对吸入的空气有加温和湿润作用。黏膜分泌的黏液和浆液能黏附较大的粉尘或颗粒,并将其排出体外。
下呼吸道自气管逐级分支为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共同构成气体出入的传导部分;继终未细支气管之后为管壁有肺泡开口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直至肺泡,构成肺的呼吸部分。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的分布伴随支气管分支走行至肺泡间隔。终末细支气管直径小于1mm, 管壁被覆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消失。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们的分支及肺泡构成肺小叶(lobule)。相邻肺小叶由小叶间静脉、淋巴管和少量纤维组织间隔。肺小叶内的Ⅰ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肺组织称为肺腺泡(pulmonary acinus), 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肺小叶约有15~25个肺腺泡。肺泡由肺泡上皮细胞覆盖,其中I型上皮细胞覆盖肺泡内表面的95%以上。该细胞胞体扁阔,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膜共同构成的气血屏障是肺组织气血交换的场所。 II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较少,呈立方形,银嵌 于1型上皮细胞间,通过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 肺泡壁上有肺泡间孔(Cohn孔),使相邻肺泡彼此相通。
肺的传导部分除喉及声带被覆复层鳞状上皮外,其余均被覆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这些纤毛与管壁杯状细胞及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共同构成黏液-纤毛排送系统。随空气进入的粉尘颗粒(直径2~10μm)和病原体沉积或黏附于气管、支气管表面的黏液层,由纤毛摆动自下向上排送,直至咳出而被清除。进入肺泡腔内的小粉尘颗粒(直径小于2µm)及病原物由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吞噬、降解。肺泡巨噬细胞还能合成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IFN-γ、TNF-α、溶菌酶等加强对病原物的杀灭作用;并能摄入抗原物质将抗原信息递呈给呼吸道的淋巴细胞,激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当上述清除、防御功能受损或进入的病原物、有害粉尘数员过多和毒力过强或肺处于高敏状态时将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