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集思广忆赛事特刊/记忆故事6/都会/下页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记忆故事6/都会 (上) 2019年集思广忆赛事特刊
记忆故事6/都会 (下)
广:延伸阅读 

都会[编辑]

会转弯的高雄火车站—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经济成长带来都市样貌总体异动,进而在交通及建筑上起了很大的变革。而1941年兴建的帝冠式建筑高雄火车站,承载了许多老高雄人的历史记忆。

在2002年配合捷运及高铁施工,台铁行经路线全面转移到地底下,而历史建筑高雄火车站建筑物本体重达2500吨该如何处理?所以,工程是以“总掘工法”,好似穿上溜冰鞋般,往左前方平移82.6米,开创国内首度此工法平移建筑物的纪录。过程中以千斤顶油压由电脑控制,顺利且不含监测、搬钢轨等工作,1小时应该可以推进1米远。在2002年8月16日迁移工程开始进行,历经14天完成,创下国内第一个以总掘工法平移的建物,尤其重达2500吨更是创纪录。

高雄火车站是南北交通一个重要转运枢纽,快车亦慢车都必须在此停泊出发,北上也好南下也罢起始及终点站,在记忆里无数次的擦身而过,在未成为历史建筑之前诸多不舍。受到文化资产法的保存,得以留下原貌,再经由专业工法的搬移得到妥善的照顾。每每走过,心中总是想起小时候。

艋舺龙山寺,自1738年创建至今已将近 282年,为台湾香火鼎盛的庙宇之一。

在台湾早期的发展中,信仰、港口与聚落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谚语“一府二鹿三艋舺”中,可窥见台湾早期的都市发展概况,此三地作为港口与贸易的枢纽,同时也引入各地信仰,庙宇林立。作为信仰中心的庙宇周边,亦发展出众多的聚落,而商业、文化也同时生根繁茂,此一景象,成为早期都市发展的现象,现今的都市发展虽然已有不同走向,信仰不再如过去般受到极大重视,但走入艋舺龙山寺,除了各地的观光客外,也能见到当地居民群聚在龙山寺内外,参拜或者下棋、在寺外的公园闲坐谈天,形成一特别的景象,宁静悠闲,若深入寺外的地下街商场,更可见当地居民(多为中老年人)聚在一台老式点唱机旁,等待游客投入硬币,被老歌点起过去的记忆,一边哼唱,一边一同话当年的生活即景。龙山寺与整体周边,在观光游客眼中是一种艺术的繁华壮丽,但在当地居民中,则是充满生活感的场域,有寂寥有冲突,到处皆是故事,充满了生命力。

对主题的陈述,200-400字
对主题的陈述,200-400字

参考文献[编辑]

赤崁文史工作室西城故事手册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西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