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茶与茶史
←序 | ◄ | 茶 茶与茶史 |
► | →第二章 种植与制作 |
第一章 茶与茶史
茶的字源与别称
[编辑]茶一字的早期写法是荼,据说是作为药品。后来有人去掉一横造成“茶”字,分立出来表示今义,大约是在中唐[1]。
据说早采的茶叫“荼/茶”,次摘的茶叫“槚”,第三次摘的叫“蔎”,晚摘的叫“茗”(一称是茶芽),叶子已经老了的叫“荈”。一说蜀西南人称茶为蔎。“茶”一字最早的书面记载是西汉王褒的《僮约》,提到了“武都买荼”、“烹荼尽具”。[2]
现今还在广泛使用的,是“茶”、“茗”这两个称呼。近年来,又有“茗茶”一谓。
- 《尔雅》
槚,苦荼。(郭璞注: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茶经》云: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早采曰茶,次曰槚,又其次曰蔎,晚曰茗,至荈则老叶矣。盖以早为贵也。六经中无茶,盖荼即茶也)[3]
- 《说文解字》
荼,苦荼也。(注:释艸、邶毛传皆云。荼、苦菜。唐风采苦采苦传云。苦、苦菜。然则苦与荼正一物也。)
蔎,香艸也。[4]
- 《野客丛书》
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惟荼槚之荼即今之茶也。[5]
- 《正字通》引《魏了翁集》
茶之始,其字为荼,如《春秋》齐荼、《汉志》荼陵之类。陆、颜诸人,虽已转入茶音,未尝辄攺字文。惟陆羽、卢仝以后,则遂易荼为茶。其字从艸从人从木。○按《汉书·年表》荼陵。师古注:荼音涂。《地理志》茶陵从人从木。师古注:弋奢反,又音丈加反。则汉时已有荼、茶两字,非至陆羽后始易荼为茶也。[6]
- 《玉篇》
茗,茶芽也。[7]
- 陆羽《茶经》<一之源>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㮠”,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周公云︰“槚、苦荼。”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茶曰蔎。”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耳。”〉 [8]
- 《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十八
茶,(鹤山集云,茶之始其字为荼。玉篇云,荼,除加切)一名槚,一名茗,一名荈,〈尔雅云,槚,苦荼。注云,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一名蔎,(方言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9]
- 刘源长《茶史》卷一
古文无茶字,本草作荼,盖药品,非日用之物。[10]
茶史总论
[编辑]起源
[编辑]茶的历史:中国
[编辑]茶的传播
[编辑]茶的历史:日本
[编辑]茶的历史:朝鲜半岛
[编辑]茶的历史:其他亚洲地区
[编辑]茶的历史:欧洲
[编辑]茶的历史:非洲
[编辑]茶的历史:其他地区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中国茶叶词典,页五零八(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7)
- ↑ 潘向黎《茶可道》,页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
- ↑ 农政全书/卷39
- ↑ 汉典网 《康熙字典》“蔎”
- ↑ 汉典网 《康熙字典》“荼”
- ↑ 汉典网 《康熙字典》“茶”
- ↑ 汉典网 《康熙字典》“茗”
- ↑ 茶经/一之源
- ↑ 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十八
- ↑ 茶史 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