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平面幾何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引言[編輯]

平面幾何研究的是平面上的點、線、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對象,它是歷史最悠久的數學分支之一。在古代,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中都產生了平面幾何,而體系最完整、對後世的數學發展影響最大的,首推古希臘的幾何。在那裏,幾何不是單純的作為實用的工具,而是作為鍛煉思考、啟迪智慧的學問而存在的,甚至還成立了帶有宗教性質的組織——畢達哥拉斯學派,據說畢達哥拉斯最早證明了勾股定理。如果說數學跟哲學和工程都有關聯的話,古希臘的數學帶有更濃的哲學味道,而哲學是講究思辯的,因此他們把數學建立在嚴格的邏輯推理的基礎上,從而使數學成為嚴謹而精確的學問。在本書中,我們將追隨古希臘的先賢,學習平面幾何的基本知識。藉助於邏輯推理,我們將從一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出發,最終獲得大量隱藏在暗處的規律,這正是數學的威力所在。衷心的希望讀者能從中體會到數學妙不可言而有震撼人心的美。

基本概念[編輯]

引言[編輯]

在這一章里,我們主要回答兩個問題:平面幾何是研究什麼的,以及怎樣研究。這樣我們可以有一個總體的把握,而在後面的章節里,我們就要用這裏所介紹的方法去研究具體的問題,相信那時大家會對本章的內容有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

平面幾何研究的內容[編輯]

我們首先澄清一個問題:對於一個數學家而言,觀察和抽象遠比計算重要得多。在《小學數學》中,我們講了很多加、減、乘、除之類關於計算的內容,這有時會讓人覺得數學就是計算,其實不然。以自然數為例,我們觀察三個蘋果可以分成兩個蘋果和一個蘋果、三個香蕉可以分成兩個香蕉和一個香蕉、三杯水可以分成兩杯水和一杯水……並從這些具體的物體中抽象出了3這個概念,以及3=2+1,當然其它的自然數也是如此。這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一步,因為有了這個概念我們才能去做其它事。與之相反的,比如如何快速計算末尾是5的數的平方,這雖然也是知識,但適用的範圍就小得多,因而也遠不如抽象出一般的概念那樣重要。研究平面幾何也是一樣,我們先要觀察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並把其中最重要的特徵抽象出來(例如1,2,3這樣的數字)。我們的人眼沒法同時看到物體的全部,而只能看一個側「面」,所幸很多問題可以在一個面內解決掉,而其中最簡單的情形自然是平面。例如要將一個原形的蛋糕平均切成3塊,雖然蛋糕是立體的,但假如我們只是俯視,可以用下面的圖形來描述。

One third circle

又如,有三個彼此鄰近的城市。已知正東千米,正南千米,問兩城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可以用下圖來描述。

簡單的說,我們要研究的是能在一張普通的白紙上能畫出的點和線構成的圖形,而像魔方之類立體的圖形則不在這本書討論的範圍之內。線有直線和曲線兩種,像上圖中構成三角形的就是直線(準確的說是線段,我們下面會介紹它們的區別,這裏我們姑且不作區分),而圓則是由曲線構成的。我們前面主要討論直線構成的圖形,而直線構成的圖形總可以看成若干個三角形拼起來的,因此我們會花很大的力氣來討論三角形。後面我們再來學習圓的各種性質。

平面幾何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定義、公理與證明[編輯]

平面幾何的基本定義[編輯]

平面幾何的公理[編輯]

  1.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2.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4.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第一個定理[編輯]

三角形的內角和[編輯]

將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互相拼合形成一個平角,即,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三角形的全等[編輯]

若三角形ABC全等於三角形PQR,則三角形ABC完全重疊於三角形PQR。 角A等於角P;角B等於角Q;角C等於角R。(對等角相等) AB線段等於PQ線段;AC線段等於PR線段;BC線段等於QR線段。(對應邊等長)

三角形的全等有六種判定方法:SSS、SAS、ASA、AAS、RHS、HL。 (S為邊,A為角,R為直角,H為直角邊,L為斜邊。)

勾股定理[編輯]

在直角三角形中,兩股平方和等於斜邊平方。 若邊長為a、b、c(a<b<c),則

三角形的相似[編輯]

若三角形ABC相似於三角形PQR, 則角A等於角P;角B等於角Q;角C等於角R。(對等角相等) 且AB:BC:CA=PQ:QR:PR(對應邊成比例) 三角形的相似的性質有: AA相似、SAS相似、SSS相似,共三種 (S為邊,A為角)

[編輯]

圓的周長公式C=2πr=πd 圓的面積公式S=πr²

附錄[編輯]

A 定義列表[編輯]

B 公理列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