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倉頡輸入法/基本取碼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漢字分割 倉頡輸入法
基本取碼
取碼原則 

把漢字分解成一至五隻倉頡字母的過程稱爲「取碼」。

本章將介紹倉頡輸入法的基本取碼方式:

  1. 依「由外而內,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的順序取碼。
  2. 取過的部份不得再取。
  3. 整體字最多四碼。組合字的字首最多兩碼,字身最多三碼。字身若可分割,則次字首取一至兩碼,次字身取兩或一碼。
  4. 忽略書法變形或變位。
  5. 「丶」、「凵」先取。

基本取碼

分出字首、字身,或字首、次字首、次字身後,分別對各部份依「由外而內,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的順序取碼,之後按下空白鍵即可輸出漢字。取過的部份不得再取。

取碼數目本無須特別規定,可從頭到尾全取。但中文字形狀往往複雜瑣碎,全取將耗神費時,與手寫無異。綜合考量輸入效率及對漢字的分辨能力後,倉頡輸入法規定一漢字最多五碼,細則如下:

  • 整體字:最多四碼(四碼以下全取;超過四碼則取第一、二、三碼及尾碼,下同理)。
  • 組合字,字身為整體字:字首最多兩碼(一、尾),字身最多三碼(一、二、尾)。後文或標作最多取二・三碼。
  • 組合字,字身為組合字,次字首一碼:字首最多兩碼,次字首一碼,次字身最多兩碼。後文或標作最多二・一・二碼。
  • 組合字,字身為組合字,次字首多碼:字首最多兩碼,次字首最多兩碼,次字身取尾碼。後文或標作最多二・二・一碼。

可參考以下字例:

漢字 取碼圖解 取碼演示 說明
  「為」是整體字,完整取碼是「戈大弓弓尸火」,按規則取第一、二、三碼及尾碼,故取「戈大弓火」。
  「爲」是組合字,字首是,字身是(字身不能再分拆),完整取碼是「月・竹弓弓尸火」,按規則字首少於兩碼全取,字身取第一、二及尾碼,故取「月・竹弓火」。
  「條」是組合字,字首是,次字首是,次字身是,完整取碼是「人・中・人大木」,按規則字首少於兩碼全取,次字首取一碼,次字身取第一碼及尾碼,故取「人・中・人木」。
「鰉」是組合字,字首是,次字首是,次字身是,完整取碼是「弓田火・竹日・一土」,按規則字首取第一碼及尾碼,次字首取第一碼及尾碼,次字身取尾碼,故取「弓火・竹日・土」。

取碼注意事項

由外而內,由上而下,由左而右

倉頡輸入法的取碼順序是「由外而內,由上而下,由左而右」,亦即:[1]

  1. 如有「囗」、「凵」、「匚」等外部之形,一律先取。
  2. 如有明顯較上、較突出的部件,則先取。例如「」字應先取突出的「中」() ,再取「月」() ,而非由左而右取「月中」。同理,「」由上而下取「弓」()、「金」();「」由上而下取「中」()、「戈」()、「一」()。
  3. 如多件部件等高,或上下區分無絕對標準時,由左而右取碼;如「片」、「也」、「世」。

忽略書法變形或變位

以「」字為例,此字是左右平排的組合字,應先取左半,再取右半。有些人習慣把「非」字右旁寫得較高,以求美觀,這些細微的書寫習慣或書法結字差異在取碼時一律忽略不計。

以下列出一些視爲平排的字例:

平頭寫法
結字變化

書法結字時除了會改變部件位置,有時也會改變筆形。比如「乚」筆在右側有字形時會轉為鉤筆,捺筆在右側有字形時會轉為長點,左偏旁的橫筆會變挑,左偏旁的豎筆有時會變撇,上方帶鉤的部件有時會省鉤等。這些筆形改變也是因人、因書體風格而異,取碼時也一律忽略不計,按原字形取碼。爲方便初學者,我們在輔助字形一章已儘量列出所有筆形變化,但若能養成據原形取碼的習慣,會更符合倉頡輸入法的本意。

字例
書法部件
部件原形 禿

先取右上角的「丶」

若漢字右上方有一點(),則一律視爲位於最高位置,優先取碼。這是爲了避免混淆,也避免與點在下的字重碼。例如「」取「戈大」,「」則取「大戈」;餘如「」、「」、「」、「」、「」、「」等字亦同。

最高爲點 犬 犮 發 尤 弋 式 求 甫

先取外面的「凵」

關於「由外而內」的取法,如果「山」的輔根「」包住部件,一律先取「」,再取裏面的部件。

例如「」字,有時裏面的「」會寫得較高,但根據此規定應取「山大」,而非「大山」。類似情況還有「」(山水)字、「」(尸・山土)的字身、「」(卜一・山人人)的字身等。

三代倉頡有項例外是把「」字上頭的「弓」() 視爲最高位,因此取碼「弓山水」() ;「」也同理取碼「水・弓山水」。五代倉頡爲統一規則取消此特例,看作是「」形包圍其餘部份,因此「函」取碼「山弓水」,「涵」取碼「水・山弓水」。

先取凵形字首 凶 凷 𠚍 凼 𠙹
字身裏,先取凵形次字首 齒 畫 屆

附註

  1. 《(增訂版)倉頡第三代中文字母輸入法》〈第三章·1、取碼通則·第一節、取碼順序〉

練習

  • (待定)


 漢字分割 倉頡輸入法
基本取碼
取碼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