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建模討論腳本集/比率練習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比率練習[編輯]

這個腳本用於引出因果鏈中的反饋迴路 (特別是小迴路)以及變量,在某些情況下,這個腳本可以用於 "時間行為圖表" 和 "概念模型" 之後來展開畫圖。

狀態
最佳實踐

小組任務的特點
會聚性

時長
準備時長:30分鐘
會議時間:10 分鐘
後續時間:30分鐘

準備材料
大面積的可擦白色表面 (保險紙牆或者白板)
白板馬克筆
Vensim 草圖程序或者是記錄者可以用來捕捉圖片的照相機

輸入
這個腳本必須等到小組對於庫存變量的比值/差值達到一定理解(比如規模,工作量,空置率,入住率),才能有效。

輸出
反饋迴路
反饋效應的落實和繪圖

角色

  • 主持人在系統動力學的適度經驗,需要能夠帶領小組來描繪出回饋效應 (或許需要更多的技能來識別庫存變量以及設置活動)
  • 熟練的建模者需要在「建模反饋」 環節跟進,將小組中產生的反饋迴路統一進入更為複雜的「清理後的」反饋圖表中。
  • 記錄者需要使用照相機,或者是用Vensim等軟體來繪製回饋環路的幾何循環。


步驟

  1. 建模者挑選出一對庫存量來練習
  2. 主持人讓小組來命名庫存量的比率或者差值 (比如工作量,規模等)。主持人用小組提出的名字來加上變量的比率變量或者差值變量。
    • 不同的小組在類似的概念上也會使用不同的屬於。除此之外,一些小組使用差值(比如空缺數目),一些使用比率值 (比如空缺比例),所以使用各個小組自己的術語是很重要的。
  3. 主持人用帶有  「+」 或者 「-「的傳入箭頭在因果合宜的地方標註比率變量(或者差值變量)。
  4. 主持人提出問題: 「如果這個比值變為0 或者異常的少,將會發生什麼呢?」 或者是「如果這個比率變得非常大,系統將會如何反應呢?」
  5. 主持人開始講述當比率值 或者差值變得不正常時系統的反應。當迴路完成時,主持人追溯出迴路出來,讓小組來加上合適的加號或者減號 (「+」 或者 「-「),講述迴路的故事。這些迴路通常是相互平衡的。
  6. 用另一對比率變量來重複步驟2至5


評價標準

  • 這個腳本通常是很快地在白板上填滿許多反饋迴路。
  • 參加會議的人將會大致了解什麼是反饋迴路,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怎樣開始尋找它們
  • 在一個非常好的系統動力圖中,反饋關係是能夠連接到系統中其他重要的庫存的(第一階環路)。反饋環路連接其他庫存所揭示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David F. Andersen 和 George P. Richardson

歷史
這個腳本最早由Richardson 和 Andersen在1990年代提出和使用,在1995年由二人整理描述。

修訂


參考文獻
Richardson, G. P. and Andersen, D. F. (1995), Teamwork in group model building. System Dynamics Review, 11, 113–137.

筆記:
這個腳本通常是用來發展offline的,當組員意識到在網格之下存在一套強大而且清晰的存量和流量,意識到一些正在衰老的服務對象鏈(學生,病人,客戶)可以與具有許多資源的存量相連接,從而了解到存量的配對是怎樣合理的。有時候建模小組在很早的階段就能明白這一點,比如他們能夠在會議之前關於變量配對就有強烈的直覺。這是一個真正非常有產出的會議腳本,能夠幫助會議產生大量的可靠的反饋。使用這個腳本應當是非常愉悅的,因為它能經常地,持續地,很快地用大量密集的反饋迴路網絡來填充公共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