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话/台语注音符号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T â i - g í K à u - k h o - s u 目录 - 介绍 [检视编辑]
台 语 教 科 书 1. 书写汉字白话字台湾语假名台语谚文普实台文全汉汉罗全罗输入法
2. 拼音系统台语注音符号台罗拼音
3. 文法
4. 发音腔调数字姓氏天干地支训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千金谱台湾三字经文白异读
5. 词汇常用名词常用动词常用形容词常用副词代名词疑问词介词助词外来语
6. 时态现在式过去式进行式完成式

台语注音符号

方音符号(ㄏㆲ ㄧㆬ ㄏㄨˊㄏㄜ˫,台语白话字╱台罗拼音:Hong-im Hû-hō,客语白话字╱通拼:Fông-yîm Fù-ho),又称为台语注音符号,是一套用来标注台湾话和客家话的标音符号。主要以注音符号为基础,并增加一些国语中所没有的发音符号。

方音符号系统最早由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的朱兆祥教授设计。已故的台湾大学中文系吴守礼教授所著的《国台对照活用辞典》也采用此符号。199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告使用。

台语注音符号其中26个来自国语注音符号,另外创造23个新符号,以标示台语特有的音调。

与国语注音符号相同的部分[编辑]

声母 (16)
[p] [pʰ] [m] [t] [tʰ] [n] [l] [k] [kʰ] [h] [t͡ɕ] [t͡ɕʰ] [ɕ] [t͡s] [t͡sʰ] [s]
韵母 (10)
[a] [ə] [ai] [au] [an] [ən] [aŋ] [əŋ] [i] [u]
  • 以红字标示者为与国语音位不同的符号。

与国语注音符号不同的部分[编辑]

声母 (5)
[b] [g] [ŋ] [d͡ʑ] [d͡z]
韵母 (14)
[ã] [ɔ] [ɔ̃] [e] [ẽ] [ãĩ] [ãũ] [am] [ɔm] [m̩] [ɔŋ] [ŋ̍] [ĩ] [ũ]

声母[编辑]

声母
注音 国际
音标
说明 范例
b 浊音化的ㄅ 文 (ㆠㄨㄣˊ bûn)
g 浊音化的ㄍ 语 (ㆣㄧˋ gí)
ŋ 曾经为老国音使用的注音字母 雅 (ㄫㄚˋ ngá)
d͡ʑ 浊音化的ㄐ 入 (ㆢㄧㆴ. ji̍p)
d͡z 浊音化的ㄗ 热 (ㆡㄨㄚㆷ. jua̍h)

介母及韵母[编辑]

介母及韵母
注音 国际
音标
说明 范例
ã 鼻音化的ㄚ 衫 (ㄙㆩ saⁿ)
ɔ 台湾话特有的母音。写法类似国语注音符号的ㄛ,但第二笔写法是缺右上角的菱型[1]
Unicode组织的文件中,此字的形状有误。
乌 (ㆦ o͘ )
ɔ̃ 鼻音化的ㆦ。Unicode组织的文件中,此字的形状有误。 翁 (ㆧ oⁿ)
e 台湾话特有的母音,标注某些方言时会写作ㄝ 礼 (ㄌㆤˋ lé)
鼻音化的ㆤ 生 (ㄙㆥ seⁿ)
ãĩ 鼻音化的ㄞ 歹(ㄆㆮˋ pháinn)
ãũ 鼻音化的ㄠ,罕用 抠(ㄎㆯㆷ. kha̍unnh)
am ㄚ与ㆬ的结合 暗 (ㆰ˪ ām)
ɔm ㆦ与ㆬ的结合,罕用 掩 (ㆱ om)
韵化的ㄇ,可作为鼻音韵尾或韵化辅音 姆 (ㆬˋ ḿ)
ɔŋ 与华语注音符号的结合韵母ㄨㄥ(-ong)相同 王 (ㆲˊ ông)
ŋ̍ 韵化的ㄫ,可作为鼻音韵尾或韵化辅音 酸 (ㄙㆭ sng)
ĩ 鼻音化的ㄧ 圆 (ㆪˊ îⁿ)
ũ 鼻音化的ㄨ。只用在结合韵母ㄧㆫ [ĩũ] 张 (ㄉㄧㆫ tiuⁿ)

声调[编辑]

声调系统标示采用与国语注音符号调值相近者,注意台语上声,是使用国语去声(ˋ)的调号,另外新增阴去(˪)及阳去(˫)两符号

调序 1 2(6) 3 4 5 7 8
符号 ˋ ˪ ㄅ, ㄉ, ㄍ(ㄎ), ㄏ ˊ ˫ ㄅ̇, ㄉ̇, ㄍ̇(ㄎ), ㄏ̇
范例 ㄉㆲ (东) ㄉㆲˋ (党) ㄉㆲ˪ (栋) ㄉㆦ (督) ㄉㆲˊ (同) ㄉㆲ˫ (洞) ㄉㆦㄍ̇ (毒)
范例(二) ㄙㆩ(衫) ㄉㄟˋ (短) ㄎㆦ˪(裤) ㄎㄨㄚㆷ (阔) ㄌㄤˊ(人) ㄆㄧ˫(鼻) ㄉㄧㄉ̇ (直)

韵尾[编辑]

  • 台湾话有四种入声韵尾,以小写的ㄅ [p̚ ]、ㄉ [t̚ ]、ㄍ(ㄎ) [k̚ ]、ㄏ [ʔ]标注。
  • 在部分台湾话方言中,会使用ㄬ[ɲ]、ㄛ [o]、ㄝ [ɛ]、ㆨ [ɨ]等符号做标音。


参考资料[编辑]

什么是台湾闽南语标音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