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民国法律注解/中华民国刑法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中华民国刑法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历史

[编辑]

中华民国23年(1934年)10月31日制定。民国24年(1935年)1月1日公布357条,7月1日施行。之后多次局部修正。其中,2019年12月3日修正12月25日公布版本,依刑法施行法第一条之一第二项本文规定将罚金数额修正提高三十倍。

内文

[编辑]

第一编 总则

[编辑]

第一章 法例

[编辑]
第一条 (后来修正)
第二条 (后来修正)[1]
第三条 (后来修正)
第四条
条文  犯罪之行为或结果,有一在中华民国领域内者,为在中华民国领域内犯罪。
第五条 (后来修正)
第六条
条文  本法于中华民国公务员在中华民国领域外犯左列各罪者适用之:
    一、第一百二十一条至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百三十二条及第一百三十四条之渎职罪。
    二、第一百六十三条之脱逃罪。
    三、第二百十三条之伪造文书罪。
    四、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项之侵占罪。
第七条
条文  本法于中华民国人民在中华民国领域外犯前二条以外之罪,而其最轻本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者适用之。但依犯罪地之法律不罚者,不在此限。
第八条
条文  前条之规定,于在中华民国领域外对于中华民国人民犯罪之外国人准用之。
第九条
条文  同一行为,虽经外国确定裁判,仍得依本法处断。但在外国已受刑之全部或一部执行者,得免其刑之全部或一部之执行。
第十条 (后来修正)[2]
第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二章 刑事责任

[编辑]
第十二条
条文  行为非出于故意或过失者,不罚。
    过失行为之处罚,以有特别规定者,为限。
第十三条
条文  行为人对于构成犯罪之事实,明知并有意使其发生者,为故意。
    行为人对于构成犯罪之事实,预见其发生,而其发生并不违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论。
第十四条
条文  行为人虽非故意,但按其情节,应注意并能注意而不注意者,为过失。
    行为人对于构成犯罪之事实,虽预见其能发生而确信其不发生者,以过失论。
第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十七条
条文  因犯罪致发生一定之结果,而有加重其刑之规定者,如行为人不能预见其发生时,不适用之。
第十八条
条文  未满十四岁人之行为,不罚。
    十四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人之行为,得减轻其刑。
    满八十岁人之行为,得减轻其刑。
第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条
条文  喑哑人之行为,得减轻其刑。
第二十一条
条文  依法令之行为,不罚。
    依所属上级公务员命令之职务上行为,不罚。但明知命令违法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二条
条文  业务上之正当行为,不罚。
第二十三条
条文  对于现在不法之侵害,而出于防卫自己或他人权利之行为,不罚。但防卫行为过当者,得减轻或免除其刑。
第二十四条
条文  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体、自由、财产之紧急危难而出于不得已之行为,不罚。但避难行为过当者,得减轻或免除其刑。
    前项关于避免自己危难之规定,于公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别义务者,不适用之。

第三章 未遂犯

[编辑]
第二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四章

[编辑]

原章名是共犯。2005年1月7日修正2月2日公布章名是正犯与共犯,2006年7月1日施行。

第二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三十条 (后来修正)
第三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五章 刑

[编辑]
第三十二条
条文  刑分为主刑及从刑。
第三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三十四条 (后来修正再删除)
第三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三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三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三十七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三十七条之二 (后来增订)

第五章之一

[编辑]

原无此章。2015年12月17日增订12月30日公布章名是没收,2016年7月1日施行。

第三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三十八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三十八条之二 (后来增订)
第三十八条之三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四十条 (后来修正)
第四十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删除)
第四十条之二 (后来增订)

第五章之二

[编辑]

原无此章。2015年12月17日增订12月30日公布章名是易刑,2016年7月1日施行。

第四十一条 (后来修正)[3]
第四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四十二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四十三条
条文  受拘役或罚金之宣告,而犯罪动机在公益或道义上显可宥恕者,得易以训诫。
第四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四十五条 (后来修正再删除)
第四十六条 (后来修正再删除)

第六章 累犯

[编辑]
第四十七条 (后来修正)[4]
第四十八条[5]
条文  裁判确定后,发觉为累犯者,依前条之规定更定其刑。但刑之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发觉者,不在此限。
第四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七章 数罪并罚

[编辑]
第五十条 (后来修正)[6]
第五十一条 (后来修正)[7]
第五十二条
条文  数罪并罚,于裁判确定后,发觉未经裁判之馀罪者,就馀罪处断。
第五十三条
条文  数罪并罚,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五十一条之规定,定其应执行之刑。
第五十四条
条文  数罪并罚,已经处断,如各罪中有受赦免者,馀罪仍依第五十一条之规定,定其应执行之刑,仅馀一罪者,依其宣告之刑执行。
第五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五十六条 (后来修正再删除)[8]

第八章 刑之酌科及加减

[编辑]
第五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五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五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六十条
条文  依法律加重或减轻者,仍得依前条之规定酌量减轻其刑。
第六十一条 (后来修正)[9]
第六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六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六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六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六十六条
条文  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减轻者,减轻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同时有免除其刑之规定者,其减轻得减至三分之二。
第六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六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六十九条
条文  有二种以上之主刑者,加减时并加减之。
第七十条
条文  有二种以上刑之加重或减轻者,递加或递减之。
第七十一条
条文  刑有加重及减轻者,先加后减。
    有二种以上之减轻者,先依较少之数减轻之。
第七十二条
条文  因刑之加重、减轻,而有不满一日之时间或不满一元之额数者,不算。
第七十三条
条文  酌量减轻其刑者,准用减轻其刑之规定。

第九章 缓刑

[编辑]
第七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七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七十五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七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十章 假释

[编辑]
第七十七条 (后来修正)[10]
第七十八条 (后来修正)[11]
第七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七十九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十一章 时效

[编辑]
第八十条 (后来修正)
第八十一条 (后来删除)
第八十二条
条文  本刑应加重或减轻者,追诉权之时效、期间,仍依本刑计算。
第八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八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八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十二章 保安处分

[编辑]
第八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八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八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八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九十条 (后来修正)
第九十一条 (后来删除)[12]
第九十一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九十二条
条文  第八十六条至第九十条之处分,按其情形,得以保护管束代之。
    前项保护管束期间,为三年以下,其不能收效者,得随时撤销之,仍执行原处分。
第九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九十四条 (后来删除)
第九十五条
条文  外国人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得于刑之执行完毕或赦免后,驱逐出境。
第九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九十七条 (后来删除)
第九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九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二编 分则

[编辑]

第一章 内乱罪

[编辑]
第一百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零一条
条文  以暴动犯前条第一项之罪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谋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预备或阴谋犯前项之罪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二条
条文  犯第一百条第二项或第一百零一条第二项之罪而自首者,减轻或免除其刑。

第二章 外患罪

[编辑]
第一百零三条
条文  通谋外国或其派遣之人,意图使该国或他国对于中华民国开战端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预备或阴谋犯第一项之罪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四条
条文  通谋外国或其派遣之人,意图使中华民国领域属于该国或他国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预备或阴谋犯第一项之罪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五条
条文  中华民国人民在敌军执役,或与敌国械抗中华民国或其同盟国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预备或阴谋犯第一项之罪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六条
条文  在与外国开战或将开战期内,以军事上之利益供敌国,或以军事上之不利益害中华民国或其同盟国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预备或阴谋犯第一项之罪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七条
条文  犯前条第一项之罪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一、将军队交付敌国,或将要塞、军港、军营、军用船舰、航空机及其他军用处所建筑物,与供中华民国军用之军械、弹药、钱粮及其他军需品,或桥梁、铁路、车辆、电线、电机、电局及其他供转运之器物,交付敌国或毁坏或致令不堪用者。
    二、代敌国招募军队,或煽惑军人使其降敌者。
    三、煽惑军人不执行职务或不守纪律或逃叛者。
    四、以关于要塞、军港、军营、军用船舰、航空机及其他军用处所建筑物或军略之秘密文书、图画、消息或物品,泄漏或交付于敌国者。
    五、为敌国之间谍,或帮助敌国之间谍者。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预备或阴谋犯第一项之罪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零九条
条文  泄漏或交付关于中华民国国防应秘密之文书、图画、消息或物品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泄漏或交付前项之文书、图画、消息或物品于外国或其派遣之人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二项之未遂犯罚之。
    预备或阴谋犯第一项或第二项之罪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十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十一条
条文  刺探或收集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之文书、图画、消息或物品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预备或阴谋犯第一项之罪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十二条
条文  意图刺探或收集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之文书、图画、消息或物品,未受允准而入要塞、军港、军舰及其他军用处所建筑物或留滞其内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十四条
条文  受政府之委任,处理对于外国政府之事务,而违背其委任,致生损害于中华民国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十五条
条文  伪造、变造、毁弃或隐匿可以证明中华民国对于外国所享权利之文书、图画或其他证据者,处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三章 妨害国交罪

[编辑]
第一百十六条
条文  对于友邦元首或派至中华民国之外国代表,犯故意伤害罪、妨害自由罪或妨害名誉罪者,得加重其刑至三分之一。
第一百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十九条
条文  第一百一十六条之妨害名誉罪及第一百一十八条之罪,须外国政府之请求乃论。

第四章 渎职罪

[编辑]
第一百二十条
条文  公务员不尽其应尽之责,而委弃守地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二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二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二十三条
条文  于未为公务员或仲裁人时,预以职务上之行为,要求期约或收受贿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于为公务员或仲裁人后履行者,以公务员或仲裁人要求期约或收受贿赂或其他不正利益论。
第一百二十四条
条文  有审判职务之公务员或仲裁人,为枉法之裁判或仲裁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二十五条
条文  有追诉或处罚犯罪职务之公务员,为左列行为之一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滥用职权为逮捕或羁押者。
    二、意图取供而施强暴、胁迫者。
    三、明知为无罪之人而使其受追诉或处罚,或明知为有罪之人而无故不使其受追诉或处罚者。
    因而致人于死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二十六条
条文  有管收、解送或拘禁人犯职务之公务员,对于人犯施以凌虐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而致人于死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二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二十八条
条文  公务员对于诉讼事件,明知不应受理而受理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二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三十条
条文  公务员废弛职务酿成灾害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三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三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三十四条
条文  公务员假借职务上之权力、机会或方法,以故意犯本章以外各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因公务员之身分已特别规定其刑者,不在此限。

第五章 妨害公务罪

[编辑]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三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三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三十八条
条文  毁弃、损坏或隐匿公务员职务上掌管或委托第三人掌管之文书、图画、物品或致令不堪用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四十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四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六章 妨害投票罪

[编辑]
第一百四十二条
条文  以强暴胁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他人自由行使法定之政治上选举或其他投票权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一百四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四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四十五条
条文  以生计上之利害,诱惑投票人不行使其投票权或为一定之行使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四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四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四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七章 妨害秩序罪

[编辑]
第一百四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五十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五十一条
条文  以加害生命、身体、财产之事恐吓公众,致生危害于公安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五十二条
条文  以强暴胁迫或诈术,阻止或扰乱合法之集会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五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五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五十五条
条文  煽惑军人不执行职务或不守纪律或逃叛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五十六条
条文  未受允准,招集军队、发给军需或率带军队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五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五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五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六十条 (后来修正)

第八章 脱逃罪

[编辑]
第一百六十一条
条文  依法逮捕、拘禁之人脱逃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损坏拘禁处所械具或以强暴、胁迫犯前项之罪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聚众以强暴、胁迫犯第一项之罪者,在场助势之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首谋及下手实施强暴、胁迫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前三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一百六十二条
条文  纵放依法逮捕、拘禁之人或便利其脱逃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损坏拘禁处所械具或以强暴、胁迫犯前项之罪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聚众以强暴、胁迫犯第一项之罪者,在场助势之人,处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首谋及下手实施强暴、胁迫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前三项之未遂犯罚之。
    配偶、五亲等内之血亲或三亲等内之姻亲,犯第一项之便利脱逃罪者,得减轻其刑。
第一百六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九章 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罪

[编辑]
第一百六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六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六十六条
条文  犯前条之罪,于他人刑事被告案件裁判确定前自白者,减轻或免除其刑。
第一百六十七条
条文  配偶、五亲等内之血亲或三亲等内之姻亲图利犯人或依法逮捕、拘禁之脱逃人,而犯第一百六十四条或第一百六十五条之罪者,减轻或免除其刑。

第十章 伪证及诬告罪

[编辑]
第一百六十八条
条文  于执行审判职务之公署审判时或于检察官侦查时,证人、鉴定人、通译于案情有重要关系之事项,供前或供后具结,而为虚伪陈述者,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六十九条
条文  意图他人受刑事或惩戒处分,向该管公务员诬告者,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意图他人受刑事或惩戒处分,而伪造、变造证据或使用伪造变造之证据者亦同。
第一百七十条
条文  意图陷害直系血亲尊亲属,而犯前条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第一百七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七十二条
条文  犯第一百六十八条至第一百七十一条之罪,于所虚伪陈述或所诬告之案件,裁判或惩戒处分确定前自白者,减轻或免除其刑。

第十一章 公共危险罪

[编辑]
第一百七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七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七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七十六条
条文  故意或因过失,以火药、蒸气、电气、煤气或其他爆裂物,炸毁前三条之物者,准用各该条放火、失火之规定。
第一百七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七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七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五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一百八十五条之二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一百八十五条之三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一百八十五条之四 (后来增订再修正)[13]
第一百八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六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一百八十七条
条文  意图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制造、贩卖、运输或持有炸药、棉花药、雷汞或其他相类之爆裂物或军用枪炮、子弹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八十七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一百八十七条之二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一百八十七条之三 (后来增订)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八十九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一百八十九条之二 (后来增订)
第一百九十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九十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一百九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九十一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一百九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九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九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十二章 伪造货币罪

[编辑]
第一百九十五条 (后来修正)[14]
第一百九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九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九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一百九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条
条文  伪造、变造之通用货币、纸币、银行券,减损分量之通用货币及前条之器械、原料,不问属于犯人与否,没收之。

第十三章 伪造有价证券罪

[编辑]
第二百零一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零一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二百零二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零三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零四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零五条 (后来修正)

第十四章 伪造度量衡罪

[编辑]
第二百零六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零七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零八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零九条
条文  违背定程之度量衡,不问属于犯人与否,没收之。

第十五章 伪造文书印文罪

[编辑]
第二百十条
条文  伪造、变造私文书,足以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十一条
条文  伪造、变造公文书,足以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十三条
条文  公务员明知为不实之事项,而登载于职务上所掌之公文书,足以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十六条
条文  行使第二百一十条至第二百一十五条之文书者,依伪造、变造文书或登载不实事项或使登载不实事项之规定处断。
第二百十七条
条文  伪造印章、印文或署押,足以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盗用印章、印文或署押,足以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亦同。
第二百十八条
条文  伪造公印或公印文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盗用公印或公文印,足以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亦同。
第二百十九条
条文  伪造之印章、印文或署押,不问属于犯人与否,没收之。
第二百二十条 (后来修正)

第十六章

[编辑]

原章名是妨害风化罪。1999年3月30日修正4月21日公布章名是妨害性自主罪

第二百二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二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二十三条 (后来删除)
第二百二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二百二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二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二十六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二百二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二十七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二百二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二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二十九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十六章之一

[编辑]

原无此章。1999年3月30日修正4月21日公布章名是妨害风化罪

第二百三十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三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三十一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二百三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三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三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三十五条 (后来修正)[15]
第二百三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十七章 妨害婚姻及家庭罪

[编辑]
第二百三十七条
条文  有配偶而重为婚姻或同时与二人以上结婚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婚者亦同。
第二百三十八条
条文  以诈术缔结无效或得撤销之婚姻,因而致婚姻无效之裁判或撤销婚姻之裁判确定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九条 (后来修正)[16]
第二百四十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四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四十二条
条文  移送前二条之被诱人出中华民国领域外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二百四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四十四条
条文  犯第二百四十条至第二百四十三条之罪,于裁判宣告前送回被诱人或指明所在地因而寻获者,得减轻其刑。
第二百四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十八章 亵渎祀典及侵害坟墓尸体罪

[编辑]
第二百四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四十七条
条文  损坏、遗弃、污辱或盗取尸体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损坏、遗弃或盗取遗骨、遗发、殓物或火葬之遗灰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二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二百四十八条
条文  发掘坟墓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二百四十九条
条文  发掘坟墓而损坏、遗弃、污辱或盗取尸体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发掘坟墓而损坏、遗弃或盗取遗骨、遗发、殓物或火葬之遗灰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五十条
条文  对于直系血亲尊亲属犯第二百四十七条至第二百四十九条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第十九章 妨害农工商罪

[编辑]
第二百五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五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五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五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五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章 鸦片罪

[编辑]
第二百五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五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五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五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六十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六十一条
条文  公务员利用权力强迫他人犯前条之罪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第二百六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六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六十四条
条文  公务员包庇他人犯本章各条之罪者,依各该条之规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第二百六十五条
条文  犯本章各条之罪者,其鸦片、吗啡、高根、海洛因或其化合质料、或种子,或专供吸食鸦片之器具,不问属于犯人与否,没收之。

第二十一章 赌博罪

[编辑]
第二百六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六十七条 (后来删除)
第二百六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六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七十条
条文  公务员包庇他人犯本章各条之罪者,依各该条之规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第二十二章 杀人罪

[编辑]
第二百七十一条
条文  杀人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预备犯第一项之罪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七十三条
条文  当场激于义愤而杀人者,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二百七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七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七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三章 伤害罪

[编辑]
第二百七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七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七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八十条
条文  对于直系血亲尊亲属,犯第二百七十七条或第二百七十八条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第二百八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八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八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八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八十五条 (后来修正再删除)
第二百八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八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四章 堕胎罪

[编辑]
第二百八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八十九条
条文  受怀胎妇女之嘱托或得其承诺,而使之堕胎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而致妇女于死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九十一条
条文  未受怀胎妇女之嘱托或未得其承诺,而使之堕胎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而致妇女于死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二百九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五章 遗弃罪

[编辑]
第二百九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九十四条
条文  对于无自救力之人,依法令或契约应扶助、养育或保护而遗弃之,或不为其生存所必要之扶助、养育或保护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而致人于死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四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二百九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六章 妨害自由罪

[编辑]
第二百九十六条
条文  使人为奴隶或使人居于类似奴隶之不自由地位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二百九十六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二百九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九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二百九十九条
条文  移送前条被略诱人出中华民国领域外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三百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零一条
条文  犯第二百九十八条至第三百条之罪,于裁判宣告前,送回被诱人或指明所在地因而寻获者,得减轻其刑。
第三百零二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零三条
条文  对于直系血亲尊亲属犯前条第一项或第二项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第三百零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零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零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零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零八条
条文  第二百九十八条及第三百零六条之罪,须告诉乃论。
    第二百九十八条第一项之罪,其告诉以不违反被略诱人之意思为限。

第二十七章 妨害名誉及信用罪

[编辑]
第三百零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十条 (后来修正)[17]
第三百十一条[18]
条文  以善意发表言论,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罚:
    一、因自卫、自辩或保护合法之利益者。
    二、公务员因职务而报告者。
    三、对于可受公评之事,而为适当之评论者。
    四、对于中央及地方之会议或法院或公众集会之记事,而为适当之载述者。
第三百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十四条
条文  本章之罪,须告诉乃论。

第二十八章 妨害秘密罪

[编辑]
第三百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十五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十五条之二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十五条之三 (后来增订)
第三百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十八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十八条之二 (后来增订)
第三百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二十九章 窃盗罪

[编辑]
第三百二十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二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二十二条 (后来删除)
第三百二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二十四条
条文  于直系血亲、配偶或同财共居亲属之间,犯本章之罪者,得免除其刑。
    前项亲属或其他五亲等内血亲或三亲等内姻亲之间,犯本章之罪者,须告诉乃论。

第三十章 抢夺强盗及海盗罪

[编辑]
第三百二十五条
条文  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抢夺他人之动产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而致人于死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三百二十六条
条文  犯前条第一项之罪,而有第三百二十一条第一项各款情形之一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三百二十七条 (后来删除)
第三百二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二十九条[19]
条文  窃盗或抢夺,因防护赃物、脱免逮捕或湮灭罪证、而当场施以强暴、胁迫者,以强盗论。
第三百三十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三十一条 (后来修正再删除)
第三百三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三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三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三十四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三十一章 侵占罪

[编辑]
第三百三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三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三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三十八条
条文  第三百二十三条及第三百二十四条之规定,于本章之罪准用之。

第三十二章 诈欺背信及重利罪

[编辑]
第三百三十九条 (后来修正)[20]
第三百三十九条之一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三十九条之二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三十九条之三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三十九条之四 (后来增订)
第三百四十条 (后来删除)
第三百四十一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四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四十三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四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四十四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三百四十五条 (后来删除)

第三十三章 恐吓及掳人勒赎罪

[编辑]
第三百四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四十七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四十八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四十八条之一 (后来增订)

第三十四章 赃物罪

[编辑]
第三百四十九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五十条 (后来删除)
第三百五十一条
条文  于直系血亲、配偶或同财共居亲属之间,犯本章之罪者,得免除其刑。

第三十五章 毁弃损坏罪

[编辑]
第三百五十二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五十三条
条文  毁坏他人建筑物、矿坑、船舰或致令不堪用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而致人于死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三百五十四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五十五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五十六条 (后来修正)
第三百五十七条
条文  第三百五十二条、第三百五十四条至第三百五十六条之罪,须告诉乃论。

第三十六章

[编辑]

原无此章。2003年6月3日增订6月25日公布章名是妨害电脑使用罪

第三百五十八条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五十九条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六十条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六十一条 (后来增订)
第三百六十二条 (后来增订再修正)
第三百六十三条 (后来增订)
  1.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103号解释
  2.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5号解释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8号解释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73号解释
  3.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121号解释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144号解释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245号解释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366号解释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662号解释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679号解释
  4.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775号解释
  5.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775号解释
  6.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366号解释
  7.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366号解释
  8.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152号解释
  9.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60号解释
  10.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801号解释
  11.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796号解释
  12.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799号解释
  13.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777号解释
  14.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63号解释
  15.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617号解释
  16.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554号解释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791号解释
  17.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509号解释
  18.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509号解释
  19.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630号解释
  20. 参见中华民国判例注解/司法院释字第143号解释